摘要:先记住,中国历史上有三次“历史大轮回”

我邻居的儿子,在教育部工作,据说是升到局级了,具体什么职位不知道,他不透露。

他这些年很少回家,偶尔回家一次,就免不了到我们家门口来坐坐,表示一下邻居间的情意。

先记住,中国历史上有三次“历史大轮回”  第1张

因为羡慕他的发展,也是想以他为榜样,所以,在他来到之后,我们就赶紧叫正在读书的孩子,出来见一见,接受一下教诲,也增添一点学习的动力。

他在与孩子交谈的过程中,发现孩子喜欢文科,就问孩子,知不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几个朝代呀?

孩子笑着说:“记不清,太多了!”

他也笑笑,说:“我教你一个方法,很容易记住中国历史上,有哪几个朝代!”

那么,是什么方法呢?

他说:“你先记住,中国历史上有三次‘历史大轮回’。然后,你再记住这三次‘历史大轮回’,具体是哪三次‘历史大轮回’,三次‘历史大轮回’各自的内涵跟特征,又是什么。这样,你就能够掌握中国历史的整个大概发展过程,也就很容易记住中国历史上,有哪几个朝代了。这对你以后进一步地学习中国历史中的,各个部分的具体内容,是会有很大的帮助的。”

先记住,中国历史上有三次“历史大轮回”  第2张

那么,中国历史上有哪三次“历史大轮回”呢?

他说:“中国历史上的三次‘历史大轮回’,第一次,就是东汉和三国魏晋南北朝,相对周朝的西周和东周的历史大轮回;第二次,就是隋朝和唐朝,相对秦朝和汉朝的历史大轮回;第三次,就是明朝和清朝,相对宋朝和元朝的历史大轮回。”

那么,这三次“历史大轮回”各自的内涵跟特征,又是什么呢?

他说:“东汉和三国魏晋南北朝,相对西周和东周的历史大轮回,其内涵跟主要的形式特征,就是‘土地兼并’。”

“西周的‘土地兼并’,是大诸侯‘兼并’小诸侯,土地都集中到几个大诸侯的手里;东汉的‘土地兼并’,是大地主‘兼并’小地主”,土地都集中到几个大地主的手里。”

先记住,中国历史上有三次“历史大轮回”  第3张

“那么,土地被‘兼并”、“集中’的后果又是什么呢?”

“就是西周王朝的朝贡减少,东汉王朝的税收减少。”

“朝贡和税收减少了,王朝的实力就下降了;而在这同时,西周王朝的那些“兼并”了大量土地的大诸侯,和东汉王朝的那些“兼并”了大量土地的大地主,他们的实力又大大地增强了。”

这样,西周王朝和东汉王朝还怎么混呢?

“所以,西周王朝就变成了东周王朝,东汉王朝就变成了三国魏晋南北朝。”

先记住,中国历史上有三次“历史大轮回”  第4张

“而东周王朝跟西周王朝的区别又是什么呢?三国魏晋南北朝跟东汉王朝的区别又是什么呢?”

“东周王朝跟西周王朝的区别,就是西周王朝对天下具有相当大的控制力,天下相对是安定的;东周王朝对天下是完全没有控制力,天下是大乱的。”

“三国魏晋南北朝跟东汉的区别也是一样,东汉王朝对天下具有相当大的控制力,天下相对是安定的;三国魏晋南北朝的各个朝廷,对天下完全没有控制力,天下是大乱的。”

“所以,从东汉王朝到三国魏晋南北朝的这个过程的内涵与形式特征,跟西周王朝到东周王朝的这个过程的内涵与形式特征,是完全一样的,它就是一个历史的大轮回”。

“所不同的是,西周王朝和东周王朝时期的‘土地兼并’,是战争居多,权谋居少;东汉王朝和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‘土地兼并’,是权谋居多,战争居少。”

“另一方面,东周王朝时期虽然天下大乱,诸侯们还能够做到‘尊王攘夷’;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,同样是天下大乱,却没有‘尊王攘夷’,只有不断的夺权篡位,和勾结外藩、引狼入室等等。”

“这也就是说,历史是轮回的,却不是重复的,而是越走越向高级发展,人们的心眼,是会越来越多。”

先记住,中国历史上有三次“历史大轮回”  第5张

那么,隋朝和唐朝,相对秦朝和汉朝的历史大轮回,她们的内涵跟形式特征又是什么呢?

邻居又说:“隋朝和唐朝,相对秦朝和汉朝的历史大轮回的内涵及其主要的形式特征,就是前仆后继的‘政治改革’”。

“秦朝和汉朝的前仆后继的‘政治改革’,是将周朝的‘封建制’,改革为‘郡县制’;隋朝和唐朝的前仆后继的‘政治改革’,是将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‘九品中正制’,改革为‘科举制’。”

而“秦朝的‘郡县制’改革失败了,导致了秦朝的‘二世而亡’;汉朝就是在秦朝失败的基础上,再接再厉,继续改革,从而成就了一个伟大的汉朝。”

“同样,隋朝的‘科举制’改革失败了,导致了隋朝的‘二世而亡’,唐朝就是在隋朝失败的基础上,再接再厉,继续改革,从而成就了一个伟大的唐朝。”

先记住,中国历史上有三次“历史大轮回”  第6张

“那么,秦朝和汉朝,为什么要前仆后继地将周朝的‘封建制’,改为‘郡县制’呢?”

“因为,周朝的‘封建制’的政治体制下,各个诸侯国都是有着自己的武装的。那些诸侯们的武装,本来是用来镇压他们内部的奴隶们反抗的。可是,那些诸侯们也可以用他们的武装,去与朝廷对抗,去攻打其他比自己弱小的诸侯和部落,兼并其他比自己弱小的诸侯和部落们的土地,从而制造天下动乱,危害到朝廷的权威与利益。”

“由于到秦朝时生产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,奴隶们已经得到解放,变成了佃农,向佃农们出租田地和生产工具的地主们,就再也用不着拿军队去镇压佃农们的反抗了。这时候,地主们如果继续拥有军队,那这些地主们的军队,除了与朝廷对抗,或者,去抢夺其他地主的土地,就再没有什么正当的事情可干了。”

“所以,只让朝廷保留军队,取消地方上为地主们服务的军队,并且,不许朝廷军队的军官们插手地方事务,也不许地方上的长官们插手朝廷之军队的事务,就是顺理成章、也必不可少的‘政治改革’了”

“这就是秦朝和汉朝前仆后继地进行取消‘封建制’,推行‘郡县制’的‘政治改革’的原因。”

先记住,中国历史上有三次“历史大轮回”  第7张

“但是,由于秦始皇的这个‘政治改革’,是顺应历史发展新形势的改革,是历史上的第一次,并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供借鉴,所以,他就没有料到,被灭亡的六国的传统习惯势力,还很强大,在一定的条件下还会死灰复燃。所以,他在这方面没有防患于未然,以至于在他死后,那些六国的余孽会乘机搞事。由于地方上没有足够的军队进行及时的弹压,使得六国余孽的势力,很快就成燎燃之势。刚刚立足未稳的秦朝,就被重新聚集起来的六国传统习惯势力,给推翻了。”

“那么,后来的刘邦,就正是在吸取秦始皇的这个失败教训的基础上,一方面消灭异姓诸侯,一方面保留同姓诸侯的。他消灭异姓诸侯,就是为了继续推行‘郡县制’。而他保留同姓诸侯,就是为了利用同姓诸侯,来防备旧的传统习惯势力的死灰复燃、东山再起。”

“实际上,刘邦不可能不知道,同姓诸侯也是靠不住的。周朝的那些诸侯,也都是同姓诸侯。但是,周朝的那些同姓诸侯,最后还是藐视朝廷,相互攻伐,以至于让一个外姓的秦始皇,得了他们周朝的天下。所以,刘邦保留同姓诸侯,也是一个权宜之计,是他在他的这个时候,只能如此。至于以后,怎么在适当的时候再来解决掉这些同姓诸侯,确保他们刘家的江山长治久安,那就只能是寄希望于他的后辈们的贤明英武了。”

先记住,中国历史上有三次“历史大轮回”  第8张

“所以,后来在他的后辈之中,就果然出了一个汉武帝刘彻,用一道‘推恩令’,就轻轻松松地解决了同姓诸侯的问题,从而彻底完成了从‘封建制’到‘郡县制’的‘政治改革’,也使得他们的西汉王朝,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朝代。”

而隋朝和唐朝,为什么要前仆后继地将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‘九品中正制’,改革为‘科举制’呢?

我们的邻居说:“东周之所以动乱,是因为那些大诸侯们都是一个个的大军阀,他们的武装力量,比朝廷的武装力量还要强大;三国魏晋南北朝之所以动乱,也是因为那些大地主们都是一个个的大门阀,他们的门阀势力,比朝廷的中央势力还要强大。”

“而那些大门阀的门阀势力,都是怎么形成与发展的呢?就是家族传统势力加上一个‘九品中正制’的官僚选拔制度而形成发展的。”

“‘九品中正制’,是承袭两汉察举制而来的一种官僚选拔制度。就是让有名望的人,推举地方上有才能的人出来做官。而有名望的人怎么推选地方上有才能的人出来做官呢?就是谁家的势力大,他就推举谁家的有才能的人出来做官。所以,这样久而久之,朝廷的官僚系统,就被几家势力庞大的门阀世家,给瓜分和掌握了。”

先记住,中国历史上有三次“历史大轮回”  第9张

“那么,朝廷的官僚系统掌握在几大门阀世家手中,就必然造成皇权被这几大门阀世家所架空,皇帝就必然形同傀儡,只能任由这几大门阀世家拿捏和支配。而几大门阀世家则各自凭着自己的家族势力,相互争权夺利,以至于造成天下的长期动乱与内忧外患。”

“这种‘九品中正制’的官僚选拔制度,所带来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,只是,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代皇帝,对此都无能为力。所以,到了隋朝统一天下之后,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,就执意要改变这种从门阀世家取士的‘九品中正制’的官僚选拔制度,而变为从寒门之家取士的‘科举制’的官僚选拔制度。”

“那么,他的这种‘政治改革’,明显是剥夺了那些门阀世家固有特权,是要那些门阀世家断子绝孙,所以,他的这种‘政治改革’,也就必然要遭到那些门阀世家的抵制和破坏。那么,那些门阀世家是怎么抵制和破坏他的这种‘政治改革’的呢?”

先记住,中国历史上有三次“历史大轮回”  第10张

“隋文帝杨坚实行‘科举制’取士,那些通过科举考试脱颖而出的寒门士子们,第一,没有为官的实践经验;第二,也没有现成的职位空缺等着他们去上位,所以,他们就不可能立即为官,而是要作为太子的幕僚,跟随在太子的左右,先熟悉一些官场规则,积累一些为官的经验,同时,也让太子掌握他们每个人的特长与秉性,以待日后任用。”

“那么,那些门阀世家根据隋文帝杨坚的这种安排,他们只要用一个新太子换掉旧太子,让那些跟随在旧太子身边的学士们,对新太子产生抵触和不信任情绪,那么,那些旧太子身边的学士们,不就全部得不到新太子的任用吗?这个‘科举制’,不就是在无形之中被废掉了吗?”

“所以,我们就看到了隋文帝杨坚的第一个太子杨勇,因为一些问题而被隋文帝杨坚夫妇给废掉,换上了人望极佳的杨广为太子。但是,这个人望极佳的新太子杨广,却又是一个比旧太子杨勇更为不堪的禽兽之辈,所以,这就导致了隋朝的‘二世而亡’。”

先记住,中国历史上有三次“历史大轮回”  第11张

“那么,隋文帝杨坚的第一个太子杨勇,是真的有问题吗?本来人望极佳的第二个太子杨广,也是真的瞒过了所有人的眼睛,那样地禽兽不如吗?”

“其实,他们兄弟二人都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。杨勇是因为门阀世家们,为了抵制和破坏‘科举制’而被陷害的;杨广,则是他要继续推行‘科举制’,而被门阀世家们给收拾了!”

“所以,我们就看到,唐朝又发生了相同的故事,却又有了不同的结果。”

“唐朝李世民的第一个太子李承乾,本来是好好的。但是,自从李世民举行科举考试,将那些考上来的学士们安排到李承乾太子的东宫之后,李承乾这个原本好好的太子,就突然地变得不好了,就跟他的老师们,跟他的兄弟们,都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,以至于最后造反了。”

先记住,中国历史上有三次“历史大轮回”  第12张

“那么,这真的是太子李承乾的问题吗?刚从自己的表叔杨广那里夺得杨家江山的李世民不傻。他知道,这是因为自己继续推行杨广父子所推行的‘科举制’,而步了隋文帝杨坚的后尘;这是反对实行‘科举制’的门阀世家们所使用的手段。”

“那么,既然自己目睹了杨家江山的灭亡,自己还能再犯隋文帝杨坚所犯的错误吗?自己还能和隋文帝杨坚一样,顺从大家的意愿,册立被大家看好的魏王李泰为新的太子吗?”

“李世民知道,魏王李泰和太子李承乾是对立的,这是反对‘科举制’的那些人所故意营造出来的效果。那些人的目的,就是为了造成跟随太子李承乾的那些学士们,与魏王李泰的对立与抵触情绪。如果他们的计策成功,那么,一旦立魏王李泰为太子,‘科举制’的‘政治改革’就是白费了。在李泰登基之后,这些与他有抵触情绪的学士们必然不会得到任用,而李泰就和杨广一样,会成为一个孤家寡人,任由那些门阀世家们拿捏。”

所以,李世民就剑走偏锋,出乎所有人意料地立晋王李治为太子。

先记住,中国历史上有三次“历史大轮回”  第13张

“因为晋王李治与太子李承乾没有矛盾,那些跟随太子李承乾的学士们,不会对他产生抵触情绪,他日后登基,仍然可以像太子李承乾一样,任用那些人为自己的左膀右臂。这样,他就不会成为孤家寡人,不会任由那些门阀世家们拿捏。”

“也正是由于李世民的这个安排,晋王李治登基之后,就借助皇后武则天和前太子李承乾留下来的那些朝廷中层官员,扳倒了关陇世家,促进了‘科举制’‘政治改革’的成功实施”。

所以,隋朝和唐朝,是相对秦朝和汉朝的历史大轮回,她们这个历史大轮回的内涵跟形式特征,就是前仆后继的‘政治改革’”。

“秦朝和汉朝的‘政治改革’,是将周朝的‘封建制’改革为‘郡县制’;隋朝和唐朝的‘政治改革’,是将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‘九品中正制’,改革为‘科举制’。”

正是由于汉朝和唐朝的‘政治改革’的成功,就使得她们两个王朝,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双峰。

先记住,中国历史上有三次“历史大轮回”  第14张

那么,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历史大轮回,明朝和清朝相对宋朝和元朝的历史大轮回,这一次历史大轮回的内涵跟特征又是什么呢?

这一次历史大轮回的内涵与形式特征,就是“党阀祸国”。

我们这位邻居说:“‘阀’,是指能够垄断、支配一方的某种势力。在周朝,能够垄断、支配一方的势力,就是那些大诸侯。他们是依靠他们的军队垄断、支配一方的,我们就叫他们‘军阀’。经过秦汉两朝的‘郡县制’改革之后,‘军阀’被消灭了,却又产生了‘门阀’,就是那些能够垄断、支配一方的大地主,豪门世家。隋唐两朝的‘科举制’改革,又消灭了‘门阀’,于是,就又产生了‘党阀’。”

“‘党’,是为私利而结合在一起的一个个集团;而‘党阀’,就是为私利结合而成的、能够垄断、支配一方的势力。既然‘党阀’是一个结合体,那它当然就是有几个方面的结合,具体的,就是官、学、商三个方面的结合。官,给它提供权力支配势力,学,给它提供舆论宣扬势力,而商,就给它提供经济支撑势力。”

先记住,中国历史上有三次“历史大轮回”  第15张

“‘党阀’在‘科举制’兴起的唐朝就产生了,如唐朝后期的‘牛李党争’。但是,由于唐朝受北方胡人部落文化的影响严重,对‘节度使’这种集军、政权力于一身的政治模式,没有深刻的认识,以至于造成了‘藩镇割据’,也就是恢复了周朝时期的大诸侯、大‘军阀’割据一方的局面,这就让唐朝的‘党阀’相形见绌。”

“经历晚唐和五代十国的藩镇之乱后,赵匡胤‘杯酒释兵权’,宋朝开始重文抑武,这样,‘军阀’割据的局面就解除了。但是,这时候的‘党阀’,就开始形成了气候。宋太宗赵光义,之所以能够在其兄赵匡胤的儿子已经长大成人的情况下,还‘兄终弟及’,取得了皇位,就是他借助‘党阀’势力强取豪夺的结果。而赵光义利用‘党阀’夺取皇位,也就是他自己作茧自缚,主动地落入了‘党阀’的罗网控制之中。他的两次北伐失败,就是‘党阀’中的商人们,不愿对外用兵的结果。然后,他三选太子,最后选了一个别人欢呼,他自己却闻而不悦的三太子赵恒——就是在优势兵力下,还与敌国签订‘澶渊之盟’的那个宋真宗,这也是他陷入‘党阀’控制的结果。”

先记住,中国历史上有三次“历史大轮回”  第16张

“由于‘党阀’在各方面相互配合,对于皇权从各方面进行掣肘,所以,北宋的各方面大权,基本上是落入了‘党阀’之手。但是,北宋的皇帝们也不甘心被控制,不甘心自己的赵家江山由别人作主,所以,他们也进行了前仆后继的折腾,比如宋仁宗、宋神宗、宋哲宗、宋徽宗,都是不同程度地支持和推动了‘变法运动’。”

“特别是宋徽宗,先是以一种浪荡子的形象示人,让‘党阀’们觉得他胸无大志,所以,就推举他上位当了皇帝。但是,在他上位当了皇帝之后,他又一改从前那种胸无大志的浪荡子形象,变得为国事勤勤恳恳,还锐意支持改革。”

“这可激怒了那些‘党阀’们,于是,‘党阀’们借着金军入侵,将宋徽宗父子送给金军当俘虏,还加上皇室男女、朝廷官员三千多人,以及一、二十万男女百姓,一起做赔礼,制造了名垂青史的‘靖康之耻’”。

先记住,中国历史上有三次“历史大轮回”  第17张

“那么,这些‘党阀’们制造‘靖康之耻’的目的是什么呢?就是给后来的皇帝们一个警告,叫他们好好地做听话的傀儡皇帝,不要想着三心二意,否则,‘靖康之耻’就是榜样。所以,后来的南宋,就再也没有出现一个敢于支持抗战,敢于支持变法的皇帝,全部都是老老实实的傀儡皇帝。”

“而‘党阀’们不许朝廷抗战,不许朝廷变法损害他们的权益,最后的结果,当然就只有‘崖山海战’,只有南宋灭亡一条路了。其实,在南宋灭亡之前,这些‘党阀’们早已投靠外族,跑到灭亡南宋的蒙古那一边去了。所以,南宋是蒙古灭亡的吗?不是。灭宋朝者,宋人也。”

先记住,中国历史上有三次“历史大轮回”  第18张

“那么,我们再看后来明朝的‘土木堡之变’和‘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’,是不是重复了前面‘靖康之耻’和‘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’的老路呢?后来的满清灭明,是不是相对前面蒙古灭宋的‘历史大轮回’呢?”

“当然,历史的轮回,不是重复,而是一种螺旋线的上升。在这种螺旋线的上升中,我们可以看到,明朝皇室吸取历史的教训,为避免这种历史的轮回所做的努力。只是,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,他们的努力,最终是失败了,历史,还是陷入了无法避免的轮回。”

“我们可以看到,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之后,很明显地采取了三条措施:第一条就是重农抑商,特别是实行严格的‘海禁’措施,阻止民间对外通商;第二条就是重用宦官太监,在刑部、都察院、大理寺这三个司法机关以外,利用宦官太监组成监督官员乃至整个社会的特务机关锦衣卫;第三个就是封王建藩,利用各地藩王拱卫王室。

先记住,中国历史上有三次“历史大轮回”  第19张

“那么,他采取这三条措施的目的,当然是为了吸取宋朝皇室被官、学、商三方联合组成的‘党阀’所控制成为傀儡的教训,进行的主动防范。第一个重农抑商,实行海禁,就是不许商人们发财;第二个重用宦官,建立锦衣卫机构,就是不相信整个官僚系统,要监督整个官僚系统;第三个封王建藩,就是防备皇室被坏人控制,各地藩王就可以兴兵勤王。”

“他的这三条措施,除了第三条封王建藩后来被废除之外,前面的两条,都是被他的后辈们一步步加强的。比如,锦衣卫后来改为东厂、西厂等等,都是重用宦官;还有重农抑商,实行海禁,后来又有朱棣的‘郑和下西洋’作为补充,就是更精准地只限制大的私商发财,但是,对于普通百姓养家糊口的工商业,还是予以支持。

先记住,中国历史上有三次“历史大轮回”  第20张

“那么,明朝的‘党阀’对于明朝皇室的这种主动防范,又是怎么应对的呢?他们第一步就是制造舆论,攻击朱元璋的重农抑商,特别是海禁政策,让大家都没有活路。这给朱元璋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压力,迫使朱元璋想到要迁都,远离江浙地区那片重商之地。也正是这一点,就促成了后来朱棣命令‘郑和下西洋’,就是为了解决普通工商业者们的产品销售问题。”

“然后,他们还是老一套,从接班人下手,通过暗害成年的太子朱标,促成年幼的朱允炆继位,他们再通过控制年幼的朱允炆来进行削藩,以求达到修改朱元璋的既定政策的目的。其实,他们削藩本是无可厚非,但是,汉武帝有成熟的‘推恩令’的削藩方法,为什么他们不用,而要采用构陷治罪的方式来削藩呢?这就是因为,他们削藩的最终目的,是为了减少他们更改朱元璋海禁政策的阻力,想要早日实现私人商船出海,而用‘推恩令’的削藩方法,就达不到他们最终的这个目的。但是,他们急于求成,反而却欲速则不达。”

先记住,中国历史上有三次“历史大轮回”  第21张

“朱棣发动‘靖难之役’,使这些‘党阀’遭受了一次沉重的打击。然而,在战略上,他们却仍然相对朱棣的皇室有优势。因为,他们的宣传教育,可以使皇室成员——像朱棣的太子朱高炽夫妇,都相信他们的‘仁义道德’。”

“所以,正是因为皇权落到了朱高炽夫妇的手中,朱高炽夫妇放手让这些‘党阀’在朝廷里,在整个官僚系统里安置他们的力量;然后,一场‘土木堡之变’,就让皇权彻底失去了自我,成为了这些‘党阀’们的傀儡。于是,以后的明朝的历史,就是再现宋代的故事了”

“只是,明朝的地域广大,‘党阀’的派系就比较多,相互之间形成制衡,就导致明朝的皇帝,比宋朝的皇帝自由度要大得多。所以,明朝的皇帝可以几十年不上朝,而宋朝的皇帝就天天要上朝。明朝的皇帝是叛逆者。而宋朝的皇帝,特别是南宋的皇帝,就是乖孙子。”

“但是,不管怎么说,明朝和清朝,相对宋朝和元朝,就是一个历史的大轮回,其中的内涵,就是商人、学生、官僚,所组成的‘党阀’祸国。”

“通过中国历史上的这三个‘历史大轮回’,我们可以记住周朝的西周和东周、秦朝、西汉、东汉、三国魏晋南北朝、隋朝、唐朝、宋朝、元朝、明朝、清朝,剩下的只有,西汉和东汉之间的王莽的新朝,和唐朝跟宋朝之间的五代十国,以及清朝之后的中华民国,是需要我们单独记忆的。这样来记忆我们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,是不是比较容易呢?”

所以,我们的邻居,不愧是在教育部工作的,他的这三个“历史大轮回”,真的是提纲挈领,简单有力。

是不是呢?